2023¶
Weekly
Content
- Background, history
- Doing, Situation, Problem, Achievement
- Next Plan
year 2023
Weekly 230925-231001
- Wednesday 0927
- Afternoon: compile and test MultiPIM on icarus0, suffered from python2.7 and lose package dependency. But still encounter pin failed problem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学习
暂无
遇到的问题
暂无
开题缘由、总结、反思、吐槽~~
周报是一周的总结和思考,
参考文献
上面回答部分来自ChatGPT-3.5,没有进行正确性的交叉校验。
无
[C++ Basic] STL Data Structure
基础杂项
auto的使用
- 当你想要拷贝range的元素时,使用
for(auto x : range).
- 当你想要修改range的元素时,使用
for(auto && x : range)
- 当你想要只读range的元素时,使用
for(const auto & x : range)
.
容器间的转换
使用begin end
vector<int>& nums1
unordered_set<int> nums_set(nums1.begin(), nums1.end());
unordered_set<int> result;
return vector<int>(result.begin(), result.end());
以下是整理和改正后的迭代器笔记。
迭代器知识
随机访问迭代器
- 定义:随机访问迭代器是一种迭代器类型,允许在常数时间内访问序列中的任何元素,并支持灵活的迭代器操作。
-
运算支持:
- 支持指针算术运算,如
+
和-
运算符,允许轻松地在迭代器位置上进行移动。 - 支持下标运算符
[]
,使其用法与指针类似。 - 例如,对于一个指向数组的随机访问迭代器
it
,可以通过*(it + i)
或it[i]
语法访问第i
个元素。
- 支持指针算术运算,如
-
使用场景:
- STL 容器:
vector
和deque
都提供随机访问迭代器。 - 算法:一些标准库算法(例如
std::sort
、std::nth_element
)要求输入的迭代器必须是随机访问迭代器,以便快速定位和排序。
- STL 容器:
正向迭代器与反向迭代器
- 概述:在 C++ 中,容器一般提供正向迭代器(
begin()
到end()
)和反向迭代器(rbegin()
到rend()
),二者在遍历方向上相反。 -
转换:正向迭代器和反向迭代器可以相互转换,但类型不同,需要显式转换。
- 正向迭代器到反向迭代器:可以将一个正向迭代器转换为反向迭代器。
- 反向迭代器到正向迭代器:反向迭代器的
base()
成员函数可以返回一个指向反向迭代器当前元素的下一个位置的正向迭代器。
-
注意:
- 反向迭代器
rit.base()
指向的并不是rit
当前元素本身,而是rit
指向元素的下一个位置。
迭代器之间的减法是被允许的,两个迭代器相减返回是它们之间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个符号类整型(signed),意味着两个迭代器之间相减可能是正数、零或者负数。
反向遍历
C++ 提供了 rbegin()
和 rend()
来支持容器的反向遍历:
rbegin()
返回一个反向迭代器,指向容器的最后一个元素。rend()
返回一个反向迭代器,指向容器反向遍历时的“结束位置”,即第一个元素之前的一个位置。- 在循环中,注意使用
++it
而非--it
,因为反向迭代器的递增操作相当于在正向迭代器上进行递减操作。
for (auto it = collection.rbegin(); it != collection.rend(); ++it) {
std::cout << *it << std::endl;
// 或者如果是键值对容器:
// std::cout << it->first << ", " << it->second << std::endl;
}
如果非要使用 end()
和 begin()
可以这样写:
前后第k个元素
std::prev
函数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是指向迭代器的参数,另一个是整数偏移量。它返回从指定迭代器开始向前移动指定偏移量后的迭代器。std::next
函数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是指向迭代器的参数,另一个是整数偏移量。它返回从指定迭代器开始向后移动指定偏移量后的迭代器。
advance
std::advance
形似index的随机访问,函数的实现方式取决于迭代器的类型:
- 对于随机访问迭代器(后面解释),它会直接使用
+=
运算符来实现移动。 - 对于双向迭代器和输入迭代器,它会使用循环来实现移动。
- 例如,以下是
std::advance
的一个简单实现, 这个实现使用了 C++17 的if constexpr
特性,以便在编译时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
template <typename InputIt, typename Distance>
void advance(InputIt& it, Distance n) {
if constexpr (std::is_same_v<std::random_access_iterator_tag,
typename std::iterator_traits<InputIt>::iterator_category>) {
it += n; //如果迭代器是随机访问迭代器(后面解释),它会使用 += 运算符来移动;
} else {
if (n >= 0) {
while (n--) {
++it; //否则,它会使用循环来移动。
}
} else {
while (n++) {
--it;
}
}
}
}
bitset
bitset类型存储二进制数位。
初始化
std::bitset<16> foo;
std::bitset<16> bar (0xfa2);
std::bitset<16> baz (std::string("0101111001"));
//foo: 0000000000000000
//bar: 0000111110100010
//baz: 0000000101111001
格式转换
将数转化为其二进制的字符串表示
int i = 3;
string bin = bitset<16>(i).to_string(); //bin = "0000000000000011"
bin = bin.substr(bin.find('1')); //bin = "11"
pair
#include <utility>
pair<T1, T2> p1; //创建一个空的pair对象(使用默认构造),它的两个元素分别是T1和T2类型,采用值初始化。
pair<T1, T2> p1(v1, v2); //创建一个pair对象,它的两个元素分别是T1和T2类型,其中first成员初始化为v1,second成员初始化为v2。
make_pair(v1, v2); // 以v1和v2的值创建一个新的pair对象,其元素类型分别是v1和v2的类型。
p1 < p2; // 两个pair对象间的小于运算,其定义遵循字典次序:如 p1.first < p2.first 或者 !(p2.first < p1.first) && (p1.second < p2.second) 则返回true。
p1 == p2; // 如果两个对象的first和second依次相等,则这两个对象相等;该运算使用元素的==操作符。
p1.first; // 返回对象p1中名为first的公有数据成员
p1.second; // 返回对象p1中名为second的公有数据成员
tuple
#include <tuple> // 包含 tuple
std::tuple<int, std::string, double> t1(1, "one", 1.0);
// 使用 make_tuple 函数
auto t2 = std::make_tuple(2, "two", 2.5);
//使用 tuple 时,访问/修改元素使用 std::get<index>。
std::cout << "Tuple t2: ("
<< std::get<0>(t2) << ", "
<< std::get<1>(t2) << ", "
<< std::get<2>(t2) << ")"
<< std::endl;
char 与 字符串
元音与index的相互映射
string
初始化与读取
std::string s0 ("Initial string");
// constructors used in the same order as described above:
std::string s1;
std::string s2 (s0);
std::string s3 (s0, 8, 3);
std::string s4 ("A character sequence");
std::string s5 ("Another character sequence", 12);
std::string s6a (10, 'x');
std::string s6b (10, 42); // 42 is the ASCII code for '*'
std::string s7 (s0.begin(), s0.begin()+7);
std::cout << "s1: " << s1 << "\ns2: " << s2 << "\ns3: " << s3;
std::cout << "\ns4: " << s4 << "\ns5: " << s5 << "\ns6a: " << s6a;
std::cout << "\ns6b: " << s6b << "\ns7: " << s7 << '\n';
//output
s1:
s2: Initial string
s3: str
s4: A character sequence
s5: Another char
s6a: xxxxxxxxxx
s6b: **********
s7: Initial
读取空格分割的
增
插入
使用insert()
在指向位置的右边插入
// inserting into a 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std::string str="to be question";
std::string str2="the ";
std::string str3="or not to be";
std::string::iterator it;
// used in the same order as described above:
str.insert(6,str2); // to be (the )question
str.insert(10,"to be "); // to be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it = str.insert(str.begin()+5,','); // to be(,)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str.insert(6,str3,3,4); // to be (not )the question
str.insert(10,"that is cool",8); // to be not (that is )the question
str.insert(str.end(),3,'.'); // to be,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str.insert(15,1,':'); // to be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 ???
str.insert (it+2,str3.begin(),str3.begin()+3); // (or )
尾部插入
插入char不同的方法
连接
复制
str3 = str1;
删
string erase
三种情况
// string::erase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t main ()
{
std::string str ("This is an example sentence.");
std::string str1(str) ;
std::cout << str << '\n';
// "This is an example sentence."
str.erase (10,8); // ^^^^^^^^
//去除index=10的连续8个元素,
//去除从index=3开始的所有元素, 后面全删除
str1.erase (3);
// "Thi"
std::cout << str << '\n';
// "This is an sentence."
str.erase (str.begin()+9); // ^
//去除itr指向的元素
std::cout << str << '\n';
// "This is a sentence."
str.erase (str.begin()+5, str.end()-9); // ^^^^^
//去除[first,last).的元素
std::cout << str << '\n';
// "This sentence."
return 0;
}
删除最后一个元素
改
截取
查
查找子元素位置
npos是一个常数,表示size_t的最大值(Maximum value for size_t)。许多容器都提供这个东西,用来表示不存在的位置,类型一般是std::container_type::size_type。
判断数字
isdigit 是 C 标准库中的函数,用于检查一个字符是否为数字字符。它定义在
判断前缀
要检查一个 std::string
是否以某个前缀开头,std::string
没有直接提供“检查前缀”的方法,但可以使用 compare
或 find
方法实现。
方法 1:使用 compare
检查前缀
std::string::compare
可以比较字符串的部分内容,适合用于前缀检查。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bool hasPrefix(const std::string& str, const std::string& prefix) {
return str.compare(0, prefix.size(), prefix) == 0;
}
int main() {
std::string text = "Hello, world!";
std::string prefix = "Hello";
if (hasPrefix(text, prefix)) {
std::cout << "The string starts with the prefix." << std::endl;
} else {
std::cout << "The string does not start with the prefix." << std::endl;
}
return 0;
}
方法 2:使用 find
检查前缀
可以使用 std::string::find
,但需要确认找到的位置是否是 0
才能确定是前缀。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bool hasPrefix(const std::string& str, const std::string& prefix) {
return str.find(prefix) == 0;
}
int main() {
std::string text = "Hello, world!";
std::string prefix = "Hello";
if (hasPrefix(text, prefix)) {
std::cout << "The string starts with the prefix." << std::endl;
} else {
std::cout << "The string does not start with the prefix." << std::endl;
}
return 0;
}
方法 3:使用 std::string::starts_with
(C++20)
如果你使用的是 C++20 或更高版本,可以直接使用 starts_with
方法。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t main() {
std::string text = "Hello, world!";
std::string prefix = "Hello";
if (text.starts_with(prefix)) {
std::cout << "The string starts with the prefix." << std::endl;
} else {
std::cout << "The string does not start with the prefix." << std::endl;
}
return 0;
}
总结
- 如果使用 C++20,可以直接用
starts_with
。 - 否则可以用
compare
或find
,推荐compare
,因为它可以直接比较前缀而不需要判断位置。
查找最后出现的
std::string::rfind
是 C++ 标准库提供的一个方法,用于从字符串的末尾向前查找指定的子字符串或字符。它的功能与 find
类似,但查找方向是从右向左,适用于需要从字符串末尾开始定位子字符串的情况。
函数原型
size_t rfind(const std::string& str, size_t pos = std::string::npos) const;
size_t rfind(const char* s, size_t pos = std::string::npos) const;
size_t rfind(char c, size_t pos = std::string::npos) const;
参数说明
- str:要查找的子字符串。
- s:C 风格字符串(
const char*
)。 - c:要查找的单个字符。
- pos:从字符串的
pos
位置向前查找,默认值为std::string::npos
,表示从末尾开始查找。
返回值
- 返回找到的子字符串或字符的起始位置索引。
- 如果没有找到,返回
std::string::npos
。
使用示例
- 查找最后出现的子字符串: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t main() {
std::string text = "Hello, world! Hello, C++!";
size_t pos = text.rfind("Hello");
if (pos != std::string::npos) {
std::cout << "'Hello' found at position: " << pos << std::endl;
} else {
std::cout << "'Hello' not found." << std::endl;
}
return 0;
}
输出:
- 查找最后出现的字符: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t main() {
std::string text = "abcdefgabc";
size_t pos = text.rfind('a');
if (pos != std::string::npos) {
std::cout << "'a' found at position: " << pos << std::endl;
} else {
std::cout << "'a' not found." << std::endl;
}
return 0;
}
输出:
- 指定位置查找:
如果想要从特定位置向前查找,可以指定 pos
参数。例如,从索引 10
向前查找字符 'o'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int main() {
std::string text = "Hello, world! Hello, C++!";
size_t pos = text.rfind('o', 10);
if (pos != std::string::npos) {
std::cout << "'o' found at position: " << pos << std::endl;
} else {
std::cout << "'o' not found." << std::endl;
}
return 0;
}
输出:
在这些示例中,rfind
帮助我们从右向左查找字符串或字符,适用于查找最后一次出现的位置或从右边指定位置向左查找的需求。
regex 读取字符串元素, eg undo xxx aaa 4 to 10
在 C++ 中,可以使用 std::regex
、std::stringstream
或 std::find_if
等方法对字符串进行解析和分割。以下提供一种基于 std::regex
的方法来提取单个数字和范围(如 4 to 10
)。
#include <vector>
#include <regex> //important
// 解析字符串中的所有单个数字和范围
void parseNumbers(const std::string& input, std::vector<std::pair<int, int>>& ranges) {
// 在 C++ 中,使用 R"(...)" 定义原始字符串,可以避免转义字符
std::regex rangePattern(R"(\b(\d+)\s+to\s+(\d+)\b)"); // 匹配范围形式
std::smatch match;
std::string::const_iterator searchStart(input.cbegin());
// 找到所有的范围
while (std::regex_search(searchStart, input.cend(), match, rangePattern)) {
int start = std::stoi(match[1]);
int end = std::stoi(match[2]);
ranges.emplace_back(start, end);
searchStart = match.suffix().first; // 更新搜索起点
}
}
int main() {
std::string input = "undo xxx aaa 1 2 4 to 10";
std::vector<std::pair<int, int>> ranges;
parseNumbers(input, ranges);
// 输出范围
return 0;
}
顺序容器与关联容器
-
顺序容器包括vector、deque、list、forward_list、array、string,
- 支持快速顺序访问元素。
-
关联容器包括set、map,
- 支持高效的关键字查找和访问。
- 不支持顺序容器的位置相关的操作。原因是关联容器中元素是根据关键字存储的,这些操作对关联容器没有意义。
- 也不支持构造函数或插入操作这些接受一个元素值和一个数量值得操作。
关联容器和顺序容器有着根本的不同:关联容器中的元素是按关键字来保存和访问的。与之相对,顺序容器中的元素是按它们在容器中的位置来顺序保存和访问的。
为何map和set的插入删除效率比用其他序列容器高?
因为对于关联容器来说,不需要做内存拷贝和内存移动。说对了,确实如此。map和set容器内所有元素都是以节点的方式来存储,其节点结构和链表差不多,指向父节点和子节点。
插入的时候只需要稍做变换,把节点的指针指向新的节点就可以了。删除的时候类似,稍做变换后把指向删除节点的指针指向其他节点就OK了。这里的一切操作就是指针换来换去,和内存移动没有关系。
二叉树
存储方式
链表,或者数组(如果父节点的数组下标是 i,那么它的左孩子就是 i * 2 + 1
,右孩子就是 i * 2 + 2
。)
链式结构如下,注意左右孩子节点
struct TreeNode {
int val;
TreeNode *left;
TreeNode *right;
TreeNode(int x) : val(x), left(NULL), right(NULL) {}
};
TreeNode* a = new TreeNode();
a->val = 9;
a->left = NULL;
a->right = NULL;
遍历方式
深度遍历: 前/中/后序遍历。
注意:这里前中后,其实指的就是中间节点/根节点的遍历顺序
heap 堆
堆(Heap)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类特殊的数据结构的统称。
堆通常是一个可以被看做一棵完全二叉树的数组对象。
堆满足下列性质:
- 堆中某个节点的值总是不大于或不小于其父节点的值。
- 大顶堆:每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
- 小顶堆:每个结点的值都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
-
堆总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
make_heap()
将区间内的元素转化为heap. push_heap()
对heap增加一个元素.pop_heap()
对heap取出下一个元素.sort_heap()
对heap转化为一个已排序群集.
#include <algorithm>
int myints[] = {10,20,30,5,15};
vector<int> v(myints,myints+5);
vector<int>::iterator it;
make_heap (v.begin(),v.end());//male_heap就是构造一棵树,使得每个父结点均大于等于其子女结点
cout << "initial max heap : " << v.front() << endl;
pop_heap (v.begin(),v.end());//pop_heap不是删除某个元素而是把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对调后[first,end-1]进行构树,最后一个不进行构树
v.pop_back();//删除最后一个的结点
cout << "max heap after pop : " << v.front() << endl;
v.push_back(99);//在最后增加一个结点
push_heap (v.begin(),v.end());//重新构树
cout << "max heap after push: " << v.front() << endl;
//请在使用这个函数前,确定序列符合堆的特性,否则会报错!
sort_heap (v.begin(),v.end());//把树的结点的权值进行排序,排序后,序列将失去堆的特性
std::cout << "sorted array : ";
for (int i = 0; i < v.size(); ++i) {
std::cout << v[i] << ' ';
}
std::cout << std::endl;
map / unordered_map / hash_map
- map
- 内部数据的组织,基于红黑树实现,红黑树具有自动排序的功能,因此map内部所有的数据,在任何时候,都是有序的。其中每个键都是唯一的,可以插入或删除,但不能更改。但是与键关联的值可以更改。
- 红黑树是一种含有红黑结点并能自平衡的二叉查找/搜索树, 别称平衡二叉B树(symmetric binary B-trees)
- unordered_map(hash_map)
- 基于哈希表,数据插入和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很低,几乎是常数时间,而代价是消耗比较多的内存。底层实现上,使用一个下标范围比较大的数组来存储元素,形成很多的桶,利用hash函数对key进行映射到不同区域进行保存。
- 标准库的unordered_map,底层实现是基于hashtable的,其避免冲突的方法是使用开链(seperate chaining)法,这种做法是在每一个表格元素中维护一个list,每个表格元素称之为buket(桶)
hash_map VS unordered_map
hash_map,unordered_map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 unordered_map被纳入了C++标准库标准:
- 早期由于在C++标准库中没有定义散列表
hash_map
,标准库的不同实现者将提供一个通常名为hash_map的非标准散列表。因为这些实现不是遵循标准编写的,所以它们在功能和性能保证上都有微妙的差别。 - 从C++11开始,哈希表实现已添加到C++标准库标准。决定对类使用备用名称
unordered_map
,以防止与这些非标准实现的冲突,并防止在其代码中有hash_table的开发人员无意中使用新类。unordered_map
更具描述性,因为它暗示了类的映射接口和其元素的无序性质。
map和multimap的区别
map不允许相同key值存在,multimap则允许相同的key值存在。
特性 | map | unordered_map |
---|---|---|
元素排序 | 严格弱序 | 无 |
常见实现 | 平衡树或红黑树 | 哈希表 |
查找时间 | O(log(n)) | 平均 O(1),最坏 O(n)(哈希冲突) |
插入时间 | O(log(n)) + 重新平衡 | 同查找时间 |
删除时间 | O(log(n)) + 重新平衡 | 同查找时间 |
需要比较器 | 只需 < 运算符 |
只需 == 运算符 |
需要哈希函数 | 不需要 | 需要 |
常见用例 | 当无法提供良好哈希函数或哈希 | 在大多数其他情况下。当顺序不重要时 |
函数太慢,或者需要有序时 |
std::map的优势: 内存池的自动管理
自己实现的map需要自己去new一些节点,当节点特别多, 而且进行频繁的删除和插入的时候,内存碎片就会存在,而STL采用自己的Allocator分配内存,以内存池的方式来管理这些内存,会大大减少内存碎片,从而会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为什么有时unordered_map, 性能比map差
注意到很多代码使用 std::unordered_map 因为“哈希表更快”。但是对于小map,具有很高的内存开销。
网上有许多map和unorderd_map的比较,但是都是大例子。
下载一个,比较N比较小时的速度。前面是插入,后面是读取时间。编译g++ -std=c++11 -O3 map.cpp -o main
初始化
map的value是int,默认为0。可以直接++
#include <map>
#include <unordered_map>
//c++11以上
map<string,int> m3 = {
{"string",1}, {"sec",2}, {"trd",3}
};
map<string,string> m4 = {
{"first","second"}, {"third","fourth"},
{"fifth","sixth"}, {"begin","end"}
};
operator[]
为不存在键,构造默认值
比如对于std::map<std::string, int> m; m["apple"]++;
m["apple"]++
会首先检查 apple 是否存在于容器中。- 由于 apple 不存在,容器会插入一个默认值 0。
- 然后,++ 操作会将 0 增加到 1。
常见默认值
在 C++ 中,map
和 unordered_map
容器的默认值取决于它们存储的值类型的默认构造方式。具体来说:
- 数值类型:
- 对于整型(如
int
,long
等),默认值是0
。 -
对于浮点型(如
float
,double
等),默认值是0.0
。 -
指针类型:
-
指针类型的默认值是
nullptr
。 -
自定义类型:
-
自定义类型的默认值是该类型默认构造函数构造的对象。如果没有显式定义默认构造函数,则编译器会提供一个默认的构造函数,通常将所有成员初始化为默认值。
-
标准库类型:
- 对于标准库类型(如
std::string
),默认值是空字符串""
。 - 对于
std::vector
,默认值是一个空的vector
。
增改
// insert 不能覆盖元素,已经存在会失败
mapStudent.insert(map<int, string>::value_type (1, "student_one"));
// 数组方式可以覆盖
mapStudent[1] = "student_one";
判断insert是否成功
用pair来获得是否insert成功,程序如下
pair<map<int, string>::iterator, bool> Insert_Pair;
Insert_Pair = mapStudent.insert(map<int, string>::value_type (1, "student_one"));
我们通过pair的第二个变量来知道是否插入成功,它的第一个变量返回的是一个map的迭代器,如果插入成功的话Insert_Pair.second应该是true的,否则为false。
删除
查
//unordered_map 类模板中,还提供有 at() 成员方法,和使用 [ ] 运算符一样,at() 成员方法也需要根据指定的键,才能从容器中找到该键对应的值;
//不同之处在于,如果在当前容器中查找失败,该方法不会向容器中添加新的键值对([]会插入默认值),而是直接抛出out_of_range异常。
cnt.at(num)
// c++17 支持
for (auto &[num, c] : cnt) {
}
for (auto &[x, _] : cnt) {
//sth
}
// 否则
for (auto it = cnt.begin(); it != cnt.end(); ++it) {
auto& key = it->first;
auto& value = it->second;
// 使用 key 和 i 进行操作
}
查找是否存在 find, 判断一般会比count快
通过 find() 方法得到的是一个正向迭代器,有 2 种情况:
- 当 find() 方法成功找到以指定元素作为键的键值对时,其返回的迭代器就指向该键值对;
- 当 find() 方法查找失败时,其返回的迭代器和 end() 方法返回的迭代器一样,指向容器中最后一个键值对之后的位置。
查找是否存在 count
- 用count函数来判定关键字是否出现,其缺点是无法定位数据出现位置。
set
常用于 一个值是否存在 的相关问题
- 按关键字有序:
set
(关键字即值,即只保存关键字的容器);使用红黑树,自动排序,关键字唯一。multiset
(关键字可重复出现的set);
- 无序集合:
unordered_set
(用哈希函数组织的set);unordered_multiset
(哈希组织的set,关键字可以重复出现)。
set map 的区别
map和set都是C++的关联容器,其底层实现都是红黑树(RB-Tree)。由于 map 和set所开放的各种操作接口,RB-tree 也都提供了,所以几乎所有的 map 和set的操作行为,都只是转调 RB-tree 的操作行为。
map和set区别在于:
- map中的元素是key-value(关键字—值)对:关键字起到索引的作用,值则表示与索引相关联的数据;
- Set与之相对就是关键字的简单集合,set中每个元素只包含一个关键字。
- set的迭代器是const的,不允许修改元素的值;map允许修改value,但不允许修改key
- 原因是因为map和set是根据关键字排序来保证其有序性的,如果允许修改key的话,那么首先需要删除该键,然后调节平衡,再插入修改后的键值,调节平衡,如此一来,严重破坏了map和set的结构,导致iterator失效,不知道应该指向改变前的位置,还是指向改变后的位置。
- 所以STL中将set的迭代器设置成const,不允许修改迭代器的值;而map的迭代器则不允许修改key值,允许修改value值。
- map支持下标操作,set不支持下标操作。
- map可以用key做下标,map的下标运算符
[ ]
将关键码作为下标去执行查找,如果关键码不存在,则插入一个具有该关键码和mapped_type类型默认值的元素至map中,因此下标运算符[ ]
在map应用中需要慎用, - const_map不能用,只希望确定某一个关键值是否存在而不希望插入元素时也不应该使用,mapped_type类型没有默认值也不应该使用。
- 如果find能解决需要,尽可能用find。
set/map 的有序性
默认红黑树,使用std::less
作为比较器, 升序序列。
存放数据类型 | 排序规则 |
---|---|
整数、浮点数等 |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字符串 | 按字母表顺序排列 |
指针 | 按地址升序排列 |
指向某元素的指针 | 按指针地址递增的顺序排列 |
类(自定义) | 可以自定义排序规则 |
// 自定义比较器,按降序排列
struct Greater {
bool operator()(const int& a, const int& b) const {
return a > b;
}
};
std::set<int, Greater> s = {5, 3, 8, 1, 4};
自定义set 排序
template < class T, // set::key_type/value_type
class Compare = less<T>, // set::key_compare/value_compare
class Alloc = allocator<T> // set::allocator_type
> class set;
//初始化
set<char> vowel {'a','e','i','o','u'};
template <class T, class Compare, class Alloc>
bool operator== ( const set<T,Compare,Alloc>& lhs,
const set<T,Compare,Alloc>& rhs ); // 和map类似的,重载相等判断
自定义hash函数
auto hash_p = [](const pair<int, int> &p) -> size_t {
static hash<long long> hash_ll;
return hash_ll(p.first + (static_cast<long long>(p.second) << 32));
};
unordered_set<pair<int, int>, decltype(hash_p)> points(0, hash_p); //(0,hash_p)分别为迭代器的开始和结束的标记(数组多为数据源)
//多用于数组 set<int> iset(arr,arr+sizeof(arr)/sizeof(*arr));
类似的例子1
auto hash = [](const std::pair<int, int>& p){ return p.first * 31 + p.second; };
std::unordered_set<std::pair<int, int>, decltype(hash)> u_edge_(8, hash);
上面的不是用lambda expression隐函数,而是定义函数的写法
增删改查
//增改
insert()–在集合中插入元素
emplace() 最大的作用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临时变量
erase()–删除集合中的元素
//删除 set 容器中值为 val 的元素
//第 1 种格式的 erase() 方法,其返回值为一个整数,表示成功删除的元素个数;
size_type erase (const value_type& val);
//删除 position 迭代器指向的元素
//后 2 种格式的 erase() 方法,返回值都是迭代器,其指向的是 set 容器中删除元素之后的第一个元素。
iterator erase (const_iterator position);
//删除 [first,last) 区间内的所有元素
iterator erase (const_iterator first, const_iterator last);
clear()–删除集合中所有元素
//查询
find()–返回一个指向被查找到元素的迭代器。返回值:该函数返回一个迭代器,该迭代器指向在集合容器中搜索的元素。如果找不到该元素,则迭代器将指向集合中最后一个元素之后的位置end
count()- 查找的bool结果
size()–集合中元素的数目
swap()–交换两个集合变量
并差集
- 并查集主要用于处理一些不相交集合的合并和查询问题。它在很多算法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图论和动态连通性问题中。
并查集的基本操作
- 初始化
UnionFind(int n)
:每个元素初始化为自己的父节点。 - 查找
int find(int x)
:查找某个元素的根节点,并进行路径压缩以优化后续查找。 - 合并
int find(int x)
:将两个元素所在的集合合并为一个集合。
核心是
- 同一个并查集内的元素会指向同一个parent
- 维护并查集深度Rank,来按秩合并。
- 数据结构用数组和map都行
vector 实现并查集,包括路径压缩和按秩合并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UnionFind {
public:
vector<int> parent;
vector<int> rank;
UnionFind(int n) {
parent.resize(n);
rank.resize(n, 0);
for (int i = 0; i < n; ++i) {
parent[i] = i;
}
}
int find(int x) {
if (parent[x] != x) {
parent[x] = find(parent[x]); // 路径压缩
}
return parent[x];
}
void unite(int x, int y) {
int rootX = find(x);
int rootY = find(y);
if (rootX != rootY) {
if (rank[rootX] < rank[rootY]) {
parent[rootX] = rootY;
} else if (rank[rootX] > rank[rootY]) {
parent[rootY] = rootX;
} else {
parent[rootY] = rootX;
rank[rootX]++;
}
}
}
bool connected(int x, int y) {
return find(x) == find(y);
}
};
int main() {
int n = 5;
UnionFind uf(n);
uf.unite(0, 1);
uf.unite(1, 2);
uf.unite(3, 4);
cout << "Is 0 and 2 connected? " << (uf.connected(0, 2) ? "Yes" : "No") << endl; // Yes
cout << "Is 0 and 3 connected? " << (uf.connected(0, 3) ? "Yes" : "No") << endl; // No
return 0;
}
map 实现并查集,处理元素不连续或者数量不定情况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ap>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UnionFind {
public:
map<int, int> parent;
map<int, int> rank;
// 初始化
void makeSet(int x) {
parent[x] = x;
rank[x] = 0;
}
// 查找根节点,并进行路径压缩
int find(int x) {
if (parent.find(x) == parent.end()) {
makeSet(x); // 如果 x 不存在,先初始化
}
if (parent[x] != x) {
parent[x] = find(parent[x]); // 路径压缩
}
return parent[x];
}
// 合并两个集合
void unite(int x, int y) {
int rootX = find(x);
int rootY = find(y);
if (rootX != rootY) {
if (rank[rootX] < rank[rootY]) {
parent[rootX] = rootY;
} else if (rank[rootX] > rank[rootY]) {
parent[rootY] = rootX;
} else {
parent[rootY] = rootX;
rank[rootX]++;
}
}
}
// 判断两个元素是否在同一个集合中
bool connected(int x, int y) {
return find(x) == find(y);
}
};
int main() {
UnionFind uf;
// 初始化一些元素
uf.makeSet(1);
uf.makeSet(2);
uf.makeSet(3);
uf.makeSet(4);
uf.makeSet(5);
// 合并一些集合
uf.unite(1, 2);
uf.unite(2, 3);
uf.unite(4, 5);
// 查询
cout << "Is 1 and 3 connected? " << (uf.connected(1, 3) ? "Yes" : "No") << endl; // Yes
cout << "Is 1 and 4 connected? " << (uf.connected(1, 4) ? "Yes" : "No") << endl; // No
// 动态添加新元素并合并
uf.unite(6, 7);
cout << "Is 6 and 7 connected? " << (uf.connected(6, 7) ? "Yes" : "No") << endl; // Yes
return 0;
}
容器适配器
C++ 中的容器适配器 stack
、queue
和 priority_queue
依赖不同的基础容器来实现特定的数据结构行为。每种容器适配器都有特定的成员函数要求,默认选择的基础容器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要求。
容器适配器 | 基础容器筛选条件 | 默认使用的基础容器 |
---|---|---|
stack | 基础容器需包含以下成员函数: | deque |
- empty() |
||
- size() |
||
- back() |
||
- push_back() |
||
- pop_back() |
||
满足条件的基础容器有 vector 、deque 、list 。 |
||
queue | 基础容器需包含以下成员函数: | deque |
- empty() |
||
- size() |
||
- front() |
||
- back() |
||
- push_back() |
||
- pop_front() |
||
满足条件的基础容器有 deque 、list 。 |
||
priority_queue | 基础容器需包含以下成员函数: | vector |
- empty() |
||
- size() |
||
- front() |
||
- push_back() |
||
- pop_back() |
||
满足条件的基础容器有 vector 、deque 。 |
stack 栈
堆栈,先进先出
stack<int> minStack;
minStack = stack<int>();
// 支持初始化,但是注意将整个数组元素推入堆栈,堆栈的顶部元素top将是数组的第一个元素。
std::vector<int> elements = {1, 2, 3, 4, 5};
std::stack<int> myStack(elements.begin(), elements.end());
//增
s.push(x); // 复制 x 到栈中
std::stack<std::pair<int, int>> s;
s.emplace(1, 2); // 在栈中直接构造 std::pair<int, int> (1, 2)
//删
minStack.pop(); //该函数仅用于从堆栈中删除元素,并且没有返回值。因此,我们可以说该函数的返回类型为void。
//改
//查
!minStack.empty()
top_value = minStack.top();
stIn.size() //该函数返回堆栈容器的大小,该大小是堆栈中存储的元素数量的度量。
emplace VS push
push()
adds a copy of an already constructed object into the queue as a parameter.
emplace()
constructs a new object in-place at the end of the queue.
If your usage pattern is one where you create a new object and add it to the container, you shortcut a few steps(creation of a temporary object and copying it) by using emplace()
.
注意pop仅用于从堆栈中删除元素,并且没有返回值, 一般用法如下
清空
stack不支持clear, 除开一个个pop
queue
- 队列中的数据元素遵循“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的原则,简称FIFO结构;
- 在队尾添加元素,在队头删除元素。
#include <queue>
// 初始化
queue<int> q;
// 相对于stack的操作, 没有top(), 但新增
q.front() 返回队首元素的值,但不删除该元素
q.back() 返回队列尾元素的值,但不删除该元素
清空
直接用空的队列对象赋值
使用swap,这种是最高效的,定义clear,保持STL容器的标准。
队列保存pair
deque 双端队列
deque 容器也擅长在序列尾部添加或删除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1)),而不擅长在序列中间添加或删除元素。
#include <deque>
using namespace std;
std::deque<int> d;
//相对于stack queue支持迭代器,前两者可以强制通过reinterpret_cast来使用迭代器
begin() 返回指向容器中第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end() 返回指向容器最后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后一个位置的迭代器,通常和 begin() 结合使用。
rbegin()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rend() 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所在位置前一个位置的迭代器。
cbegin() 和 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end() 和 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rbegin() 和 rbegin()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crend() 和 rend() 功能相同,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增加了 const 属性,不能用于修改元素。
size() 返回实际元素个数。
max_size() 返回容器所能容纳元素个数的最大值。这通常是一个很大的值,一般是 232-1,我们很少会用到这个函数。
resize() 改变实际元素的个数。
empty() 判断容器中是否有元素,若无元素,则返回 true;反之,返回 false。
shrink _to_fit() 将内存减少到等于当前元素实际所使用的大小。
at() 使用经过边界检查的索引访问元素。
front() 返回第一个元素的引用。
back() 返回最后一个元素的引用。
assign() 用新元素替换原有内容。
push_back() 在序列的尾部添加一个元素。
push_front() 在序列的头部添加一个元素。
pop_back() 移除容器尾部的元素。
pop_front() 移除容器头部的元素。
insert() 在指定的位置插入一个或多个元素。
erase() 移除一个元素或一段元素。
clear() 移出所有的元素,容器大小变为 0。
swap() 交换两个容器的所有元素。
emplace() 在指定的位置直接生成一个元素。
emplace_front() 在容器头部生成一个元素。和 push_front() 的区别是,该函数直接在容器头部构造元素,省去了复制移动元素的过程。
emplace_back() 在容器尾部生成一个元素。和 push_back() 的区别是,该函数直接在容器尾部构造元素,省去了复制移动元素的过程。
// 但是对于原始数据需要提供类型
vec.emplace_back<std::array<int, 4>>({1,2,3,4});
// or
vec.emplace_back(std::array<int, 4>{{1, 2, 3, 4}});
priority_queue(优先队列)
- 自定义其中数据的优先级, 让优先级高的排在队列前面,优先出队
- 默认利用max-heap(大顶堆)完成对元素的排序,是以vector为表现形式的complete binary tree(完全二叉树)。
- 基本操作和queue一样。
初始化
- Type 就是数据类型,
- Container 就是容器类型(Container必须是用数组实现的容器,比如vector,deque等等,但不能用 list。STL里面默认用的是vector),
- Functional 就是比较的方式,当需要用自定义的数据类型时才需要传入这三个参数,使用基本数据类型时,只需要传入数据类型,默认是大顶堆
排序规则
//降序队列(默认less<>), map/set默认也是使用less,但是是升序序列
priority_queue <int>q;
priority_queue <int,vector<int>,less<int> >q;
//升序队列
priority_queue <int,vector<int>,greater<int> > q;
自定义降序1 : class & struct
class _c{
public:
bool operator () (const pair<int, int> &p, const pair<int, int> &q) const {
return p.first < q.first;
}
};
priority_queue<pair<int, int>, vector<pair<int, int>>, _c> pq;
struct Compare {
bool operator()(const std::pair<TimeType, ipType>& a, const std::pair<TimeType, ipType>& b) const {
if (a.first == b.first)
return a.second < b.second; // 第一元素相等时按第二元素降序
return a.first > b.first; // 第一元素按升序排列
}
};
class MyClass {
public:
std::priority_queue<std::pair<TimeType, ipType>, std::vector<std::pair<TimeType, ipType>>, Compare> _arpQueue;
};
自定义降序2 : decltype
class MyClass {
public:
// 比较函数作为静态成员函数
static bool cmp(const std::pair<TimeType, ipType>& a, const std::pair<TimeType, ipType>& b) {
if (a.first == b.first)
return a.second < b.second; // 第一元素相等时按第二元素降序
return a.first > b.first; // 第一元素按升序排列
}
// 使用比较函数指针初始化优先队列
std::priority_queue<std::pair<TimeType, ipType>, std::vector<std::pair<TimeType, ipType>>, decltype(&MyClass::cmp)> _arpQueue{cmp};
};
单链表 (自定义)
一般是题目要求自己实现链表,而不是使用STL提供的链表list。
// 单链表
struct ListNode {
int val; // 节点上存储的元素
ListNode *next;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
ListNode(int x) : val(x), next(NULL) {} // 节点的构造函数
};
ListNode* head = new ListNode(5);
//或者
ListNode* head = new ListNode();
head->val = 5;
while(result != nullptr && result->val == val){
ListNode* tmp_free = result;
result = result->next;
delete tmp_free; // 注意释放空间
}
nullptr 关键字
nullptr是一个关键字,可以在所有期望为NULL的地方使用。
- 与NULL一样,可与任何指针类型相比较。
- 与NULL不同,只能被赋值给指针类型,它不能隐式转换,也不能与整型相比较。与NULL通常被定义为整数0的宏定义 之间来区分。
list 双向链表
STL list 容器,又称双向链表容器,即该容器的底层是以双向链表的形式实现的。
- 特点:
- 可以看到,list 容器中各个元素的前后顺序是靠指针来维系的,每个元素都配备了 2 个指针,分别指向它的前一个元素和后一个元素。其中第一个元素的前向指针总为 null,因为它前面没有元素;同样,尾部元素的后向指针也总为 null。
- vector是连续的容器,而list是非连续的容器,即vector将元素存储在连续的存储器中,而list存储在不连续的存储器中。
- 优点: list 容器具有一些其它容器(array、vector 和 deque)所不具备的优势
- 可以在序列已知的任何位置快速插入或删除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1))。
- 并且在 list 容器中移动元素,也比其它容器的效率高。
- 缺点
- 不能像 array 和 vector 那样,通过位置直接访问元素。
- 举个例子,如果要访问 list 容器中的第 6 个元素,它不支持容器对象名[6]这种语法格式,
- 也不支持
find()
语法,经常使用unorder_map<key, list<xxx>::iterator> listMap
保存元素位置来加速查找。- 正确的做法是从容器中第一个元素或最后一个元素开始遍历容器,直到找到该位置。
for (it = list.begin(); it != list.end(); it++) if (it->key == key) break;
- 正确的做法是从容器中第一个元素或最后一个元素开始遍历容器,直到找到该位置。
- 应用场景:需要对序列进行大量添加或删除元素的操作,而直接访问元素的需求却很少,这种情况建议使用 list 容器存储序列。
- 不能像 array 和 vector 那样,通过位置直接访问元素。
//插入
push_front:在链表头部插入元素。
emplace_front(value_type&& val)
push_back:在链表尾部插入元素。
emplace_back(value_type&& val)
insert: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list1.insert(list1.begin(), 0);
emplace(iterator pos, value_type val)
//删除
pop_front:删除链表头部的元素。
pop_back:删除链表尾部的元素。
erase: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
remove:删除所有匹配的元素。
clear:清空链表。
//查询
size:返回链表的大小。
empty:检查链表是否为空。
front:返回链表的第一个元素。
back:返回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reverse:反转链表。
sort:对链表进行排序。
LRU 最久未被命中
- LRU需要更新数据结构中的元素信息,并且简单排序(就一个类时间的单指标)。
- 关联容器:虽然map,set能自动排序,但是是对key,不符合当前场景。
- 顺序容器:vector,list,deque。
- priority_queue:可以排序,但是不能更新。
- 信息包括,ID 和 类似timeTag的顺序。
- 可以使用list,从中间找到(unorder_map加速),直接插在末尾,利用线性的顺序和list修改中间元素的快速。
- 如果排序算法变复杂,可以用sort(list.begin(), list.end(), cmp)。
数组
数组 int a[1000] = {0}; 的分配位置
在 C/C++ 中,数组 int a[1000] = {0};
的分配位置取决于它的声明位置。具体来说:
- 栈上(Stack):
- 如果数组是在函数内部声明的,并且不是
static
类型,那么它会被分配在栈上。 -
栈上的内存分配速度快,但栈的大小有限,通常为几 MB 到几十 MB,具体取决于操作系统和编译器设置。
-
静态区(Static):
- 如果数组是在全局作用域中声明的,或者在函数内部声明为
static
类型,那么它会被分配在静态区。 -
静态区的内存分配在程序启动时完成,持续到程序结束,不会在每次函数调用时重新分配。
-
堆上(Heap):
- 如果数组是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如
malloc
、calloc
、new
等)分配的,那么它会被分配在堆上。 - 堆上的内存分配和释放速度较慢,但堆的大小通常比栈大得多。
总结
- 栈上:函数内部声明的非
static
数组。 - 静态区:全局声明的数组或函数内部声明的
static
数组。 - 堆上:通过动态内存分配函数(如
malloc
、calloc
、new
)分配的数组。
初始化为0
//直接初始化为0
int a[SIZE]={0};
#include<string.h>
int a[SIZE];
memset(a, 0, sizeof(a));
memset(a, 0, sizeof(int)*1000);//这里的1000是数组大小,需要多少替换下就可以了。
注意 memset是按照字节进行赋值,即对每一个字节赋相同值。除开0和-1,其他值都是不安全的,不会赋值期望的值。比如int是四个字节。
memset(a,127,sizeof(a))
,全部初始化为int的较大值,即2139062143(int 最大值为2147483647);memset(a,128,sizeof(a))
,全部初始化为一个很小的数,比int最小值略大,为-2139062144。
calloc & malloc
//区分
//calloc() 函数是动态申请内存函数之一,相当于用malloc函数申请并且初始化一样,calloc函数会将申请的内存全部初始化为0。
int *res = (int*)calloc(numsSize, sizeof(int));
//方法二:
int *res = (int*)malloc(numsSize * sizeof(int));
memset(res, 0, numsSize * sizeof(int));
//错误写法: memset(res, 0, sizeof(res)); res是指针变量,不管 res 指向什么类型的变量,sizeof( res ) 的值都是 4。
new的常见用法
int *p = new int();//此时p指向内存的单变量被初始化为0
int *p = new int (5);//此时p指向内存的单变量被初始化为5
int *p = new int[100]()//此时p指向数组首元素,且数组元素被初始化为0
//c++11 允许列表初始化,因此也有了以下几种形式形式
int *p = new int{}//p指向的单变量被初始化为0
int *p = new int{8}//p指向变量被初始化为8
int *p = new int[100]{}//p指向的数组被初始化为0
int *p = new int[100]{1,2,3}//p指向数组的前三个元素被初始化为1,2,3,后边97个元素初始化为0;
new 三维数组
建议老实用vector
int ***array;
// 假定数组第一维为 m, 第二维为 n, 第三维为h
// 动态分配空间
array = new int **[m];
for( int i=0; i<m; i++ )
{
array[i] = new int *[n];
for( int j=0; j<n; j++ )
{
array[i][j] = new int [h];
}
}
//释放
for( int i=0; i<m; i++ )
{
for( int j=0; j<n; j++ )
{
delete[] array[i][j];
}
delete[] array[i];
}
delete[] array;
Leetcode support VLA
- The C++ standard does not officially support Variable Length Arrays (VLA), but some compilers, such as g++ and Clang++, may accept it as valid syntax as an extension to the language.
- leetcode uses g++ 5.4.0 compiler for C++ compilation. It supports variable length array definitions. After ISO C99 specification, arrays with variable length declarations are allowed.
- The storage is allocated at the point of declaration and deallocated when the block scope containing the declaration exits.
- And memory consumption differ significantly.
array
- 与数组同样,array对象的长度也是固定的,
- 分配空间的规则也与数组类似,
- 其效率与数组相同,但更方便,更安全。
#include <array>
// array<typeName, nElem> arr;
array<int, 5> ai;
array<double, 4> ad = {1.1,1.2,1.2,1.3};
//通过如下创建 array 容器的方式,可以将所有的元素初始化为 0 或者和默认元素类型等效的值:
std::array<double, 10> values {};
//使用该语句,容器中所有的元素都会被初始化为 0.0。
//二维
std::array<std::array<int, 2>, 3> m = { {1, 2}, {3, 4}, {5, 6} };
vector
vector是变长的连续存储:
- 对于简单的类型,是直接存储
- 对于复杂的类,存储的是,该元素的信息(比如新构造元素的begin地址,end地址,capacity信息)
打印不同类型的vector存储内容的地址
vector<vector<int>> v2d(3,vector<int>(0)); // 间隔 6 个int
// vector<set<int>> v2d(3); // 间隔 12 个int
// vector<unordered_set<int>> v2d(3); // 间隔 14 个int
// vector<map<int,int>> v2d(3); // 间隔 12 个int
// vector<unordered_map<int,int>> v2d(3); // 间隔 14 个int
const int STEP = 6;
for(int i = 0; i<v2d.size(); i++){
cout << " " << &v2d[i] << endl;
for(int j=0; j<STEP; j++)
cout << " " << hex << *(int *)((void *)(&v2d[i])+j*4);
cout << endl;
}
// add elements to v2d[0]
const int ADDNUM = 10;
for(int i = 0; i<ADDNUM; i++){
v2d[0].emplace_back(2);
// v2d[0].insert(i);
// v2d[0][i]=i*i;
}
// check the space change
cout << "Ele[0] size : " << v2d[0].size() << endl;
for(int i = 0; i<v2d.size(); i++){
cout << " " << &v2d[i] << endl;
}
//check ele[0] location
cout << endl;
for(int i = 0; i<ADDNUM; i++){
cout << " " << &v2d[0][i];
}
vector具体底层实现
(1)扩容
vector的底层数据结构是数组。
当vector中的可用空间耗尽时,就要动态第扩大内部数组的容量。直接在原有物理空间的基础上追加空间?这不现实。数组特定的地址方式要求,物理空间必须地址连续,而我们无法保证其尾部总是预留了足够空间可供拓展。一种方法是,申请一个容量更大的数组,并将原数组中的成员都搬迁至新空间,再在其后方进行插入操作。新数组的地址由OS分配,与原数据区没有直接的关系。新数组的容量总是取作原数组的两倍。
(2)插入和删除
插入给定值的过程是,先找到要插入的位置,然后将这个位置(包括这个位置)的元素向后整体移动一位,然后将该位置的元素复制为给定值。删除过程则是将该位置以后的所有元素整体前移一位。
(2)vector的size和capacity
size指vector容器当前拥有的元素个数,capacity指容器在必须分配新存储空间之前可以存储的元素总数,capacity总是大于或等于size的。
size() – 返回目前存在的元素数。即: 元素个数
capacity() – 返回容器能存储 数据的个数。 即:容器容量
reserve() --设置 capacity 大小
resize() --设置 size ,重新指定有效元素的个数 ,区别与reserve()指定 容量的大小
clear() --清空所有元素,把size设置成0,capacity不变
针对capacity这个属性,STL中的其他容器,如list map set deque,由于这些容器的内存是散列分布的,因此不会发生类似realloc()的调用情况,因此我们可以认为capacity属性针对这些容器是没有意义的,因此设计时这些容器没有该属性。
在STL中,拥有capacity属性的容器只有vector和string。
array,vector与数组的区别
共同点
(1.)都和数组相似,都可以使用标准数组的表示方法来访问每个元素(array和vector都对下标运算符[ ]进行了重载)
(2.)三者的存储都是连续的,可以进行随机访问
不同点
(0.)数组是不安全的,array和vector是比较安全的(有效的避免越界等问题)
(1.)array对象和数组存储在相同的内存区域(栈)中,vector对象存储在自由存储区(堆)malloc和new的空间也是在堆上,原因是栈的空间在编译代码的时候就要确定好,堆空间可以运行时分配。
(2.)array可以将一个对象赋值给另一个array对象,但是数组不行
(3.)vector属于变长的容器,即可以根据数据的插入和删除重新构造容器容量;但是array和数组属于定长容器
(4.)vector和array提供了更好的数据访问机制,即可以使用front()和back()以及at()(at()可以避免a[-1]访问越界的问题)访问方式,使得访问更加安全。而数组只能通过下标访问,在写程序中很容易出现越界的错误
(5.)vector和array提供了更好的遍历机制,即有正向迭代器和反向迭代器
(6.)vector和array提供了size()和Empty(),而数组只能通过sizeof()/strlen()以及遍历计数来获取大小和是否为空
(7.)vector和array提供了两个容器对象的内容交换,即swap()的机制,而数组对于交换只能通过遍历的方式逐个交换元素
(8.)array提供了初始化所有成员的方法fill()
(9.)由于vector的动态内存变化的机制,在插入和删除时,需要考虑迭代的是否有效问题
(10.)vector和array在声明变量后,在声明周期完成后,会自动地释放其所占用的内存。对于数组如果用new[ ]/malloc申请的空间,必须用对应的delete[ ]和free来释放内存
初始化
//创建一个vector,元素个数为nSize
vector(int nSize)
//指定值初始化,ilist5被初始化为包含7个值为3的int
//vector(int nSize,const t& t)
//创建一个vector,元素个数为nSize,且值均为t
vector<int> ilist5(7,3);
//区分列表初始化, 包含7 和 3两个元素
vector<int> ilist5{7,3};
array 与 vector 默认初始化
std::array
和std::vector
的默认初始化:- 对于基本数据类型,未显式初始化的元素会被初始化为 0。
-
对于类类型,未显式初始化的元素会调用默认构造函数进行初始化。
-
未初始化:
- 如果你使用
new
或其他方式动态分配内存并且没有显式初始化,那么这些元素将包含未定义的值(即“乱码”)。
//改变大小,预分配空间,增加 vector 的容量(capacity),但 size 保持不变。
vals.reserve(cnt.size());
// 将 vector 大小调整为 10,用 0 填充新位置
vec.resize(10, 0);
二维vector
// 二维vector, 两个维度的长度都未知时:
std::vector<std::vector<int>> matrix;
// 假设我们知道行数,但列数未知
int numRows = 3;
// 预先分配行数
matrix.resize(numRows);
// 动态添加列
matrix[0].push_back(1);
matrix[0].push_back(2);
matrix[1].push_back(3);
matrix[1].push_back(4);
matrix[2].push_back(5);
其余情况
//已知一个维度,第二维度为空
// vector<vector<bool>> name (xSize, vector<bool>(ySize, false));
vector<vector<int>> alphaIndexList{26, vector<int>(0)};
//或者
vector<int> alphaIndexList[26];
alphaIndexList[i].push_back(x);
//两个都不知道 ,也可以使用指针
vector<int>* todo;
todo= &alphaIndexList[i];
int n = todo->size(); // (*todo).size();
for(auto &x: *todo)
增加
vector 也支持中间insert元素,但是性能远差于list。
void push_back(const T& x) //向量尾部增加一个元素X
void emplace_back(const T& x)
//iterator insert(iterator it,const T& x) :向量中迭代器指向元素前增加一个元素x
result.insert(result.begin()+p,x); :在result的index为p的位置插入元素
iterator insert(iterator it,int n,const T& x) :向量中迭代器指向元素前增加n个相同的元素x
iterator insert(iterator it,const_iterator first,const_iterator last):向量中迭代器指向元素前插入另一个相同类型向量的[first,last)间的数据
删除
iterator erase(iterator it) :删除向量中迭代器指向元素
iterator erase(iterator first,iterator last):删除向量中[first,last)中元素
void pop_back() :删除向量中最后一个元素
void clear() :清空向量中所有元素
修改
void swap(vector&) :交换两个同类型向量的数据
void assign(int n,const T& x) :设置向量中前n个元素的值为x
void assign(const_iterator first,const_iterator last):向量中[first,last)中元素设置成当前向量元素
#include <algorithm> //或者#include <bits/stdc++.h>
reverse(a.begin(), a.end());
std::reverse(a,a+5); //转换0~5下标的元素
元素排序
如果需要元素有序,考虑stable_sort
#include <algorithm> // 包含 sort 函数
#include <functional> // 包含 std::greater 比较器
//默认是从低到高,加入std::greater<int>() 变成从高到低排序
sort(nums.begin(),nums.end(),std::greater<int>());
//vector of pair
vector<pair<int, char>> arr = {{a, 'a'}, {b, 'b'}, {c, 'c'}};
//c++11 using lambda and auto
std::sort(v.begin(), v.end(), [](auto &left, auto &right) {
return left.second < right.second;
});
// or
sort(arr.begin(), arr.end(),
[](const pair<int, char> & p1, const pair<int, char> & p2) {
return p1.first > p2.first;
}
);
//origin
struct sort_pred {
bool operator()(const std::pair<int,int> &left, const std::pair<int,int> &right) {
return left.second < right.second;
}
};
std::sort(v.begin(), v.end(), sort_pred());
片段的截取
vector<int> Arrs {1,2,3,4,5,6,7,8,9}; // 假设有这么个数组,要截取中间第二个元素到第四个元素:2,3,4
vector<int>::const_iterator First = Arrs.begin() + 1; // 找到第二个迭代器
vector<int>::const_iterator Second = Arrs.begin() + 3; // 找到第三个迭代器
vector<int> Arrs2(First, Second); // 将值直接初始化到Arrs2
迭代器是指可在容器对象上遍访的对象
或者assign()功能函数实现截取
assign() 功能函数是vector容器的成员函数。原型:
1:void assign(const_iterator first,const_iterator last);
//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开始和结束的地方
2:void assign(size_type n,const T& x = T());
//n指要构造的vector成员的个数, x指成员的数值,他的类型必须与vector类型一致!
查找
reference at(int pos) :返回pos位置元素的引用
reference front() :返回首元素的引用
reference back() :返回尾元素的引用
iterator begin() :返回向量头指针,指向第一个元素
iterator end() :返回向量尾指针,指向向量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个位置
reverse_iterator rbegin() :反向迭代器,指向最后一个元素
reverse_iterator rend() :反向迭代器,指向第一个元素之前的位置
// 判断函数
bool empty() const :判断向量是否为空,若为空,则向量中无元素
// 大小函数
int size() const :返回向量中元素的个数
int capacity() const :返回当前向量所能容纳的最大元素值
int max_size() const :返回最大可允许的vector元素数量值
其余
返回表示
hash 哈希
#include<functional>
auto hash_p = [](const pair<int, int> &p) -> size_t {
static hash<long long> hash_ll;
return hash_ll(p.first + (static_cast<long long>(p.second) << 32));//64位高低一半存储x和y
};
static_cast
用于良性类型转换,一般不会导致意外发生,风险很低。
hash <K>
模板专用的算法取决于实现,但是如果它们遵循 C++14 标准的话,需要满足一些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如下:
- 不能拋出异常
- 对于相等的键必须产生相等的哈希值
- 对于不相等的键产生碰撞的可能性必须最小接近 size_t 最大值的倒数
参考文献
https://www.runoob.com/w3cnote/cpp-vector-container-analysis.html
【C++容器】数组和vector、array三者区别和联系 https://blog.51cto.com/liangchaoxi/4056308
https://blog.csdn.net/y601500359/article/details/105297918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stitching」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40250056/article/details/114681940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FishBear_move_on」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haluoluo211/article/details/80877558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SOC罗三炮」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uolaihua2018/article/details/109406092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鱼思故渊」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yusiguyuan/article/details/40950735
MPI
简介
- Message Passing Interface (消息传递接口 MPI) is a standardized and portable message-passing standard designed to function on parallel computing architectures.[1]
- The MPI standard defines the syntax 语法 and semantics 语意 of library routines that are useful to a wide range of users writing portable message-passing programs in C, C++, and Fortran.
- There are several open-source MPI implementations (MPICH,Open MPI), which fostered the development of a parallel software industry, and encouraged development of portable and scalable large-scale parallel applications.
历史
- 1994.6 MPI-1
- 主要的MPI-1模型没有共享内存的概念,
- point-to-point send/recieve, gather/reduce, synchronous, asynchronous,
- MPI-2只有一个有限的分布式共享内存的概念。尽管如此,MPI程序通常在共享内存计算机上运行,MPICH和Open MPI都可以使用共享内存进行消息传输(如果可用的话)。
- 围绕MPI模型(与显式共享内存模型相反)设计程序在NUMA体系结构上运行时具有优势,因为MPI鼓励内存局部性。显式共享内存编程是在MPI-3中引入的。
实现原理简介
虽然MPI属于OSI参考模型的第5层和更高层,但实现可以覆盖大多数层,其中在传输层中使用套接字和传输控制协议(TCP)。
与RDMA的区别
MPI hardware research focuses on implementing MPI directly in hardware, for example via processor-in-memory, building MPI operations into the microcircuitry of the RAM chips in each node. By implication, this approach is independent of language, operating system, and CPU, but cannot be readily updated or removed. MPI硬件研究的重点是直接在硬件中实现MPI,例如通过内存处理器,将MPI操作构建到每个节点中的RAM芯片的微电路中。通过暗示,这种方法独立于语言、操作系统和CPU,但是不能容易地更新或删除。
Another approach has been to add hardware acceleration to one or more parts of the operation, including hardware processing of MPI queues and using RDMA to directly transfer data between memory and the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NIC 网卡) without CPU or OS kernel intervention. 另一种方法是将硬件加速添加到操作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包括MPI队列的硬件处理以及使用RDMA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控制器之间直接传输数据,而无需CPU或OS内核干预。
与管道的区别
进程间通信都是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的一种。常见有如下几种:
- 文件,进程写文件到磁盘,其余进程能并行读取。
- Memory-mapped file 存储在内存里的文件
- signal,多为控制信号
- 信号量(计数器)
- Network Socket
- Message queue 消息队列(没用过
- 管道
- Anonymous pipe 匿名管道(命令行的结果传递
|
- 可用于单向进程间通信(IPC)的单FIFO通信通道
- A unidirectional data channel using standard input and output.
- named pipe 有名管道
- 持久化,
mkfifo
,具有p的文件属性 - cat tail的例子说明,不建立写读连接会阻塞。
- 持久化,
- Shared memory 共享内存(OpenMP
- Message passing 消息传递(类似MPI
与OpenMP的关系
线程共享存储器编程模型(如Pthreads和OpenMP)和消息传递编程(MPI/PVM)可以被认为是互补的,并且有时在具有多个大型共享存储器节点的服务器中一起使用。
基本概念
后四个是MPI-2独有的
- Communicator 进程组
- Point-to-point basics 点对点同步异步通信
- Collective basics 集体通信(eg. alltoall
- Derived data types 派生数据类型(自定义传输数据结构
- One-sided communication
- MPI-2定义了三个单边通信操作,分别是对远程存储器的写入、从远程存储器的读取以及跨多个任务对同一存储器的归约操作。
- Dynamic process management 类似进程池?没用过
- 并行文件IO
编程
C++ 查看在哪个节点
#include <unistd.h>
char hostname[100];
gethostname(hostname,sizeof(hostname));
printf( "Hello world from process %d of %d: host: %s\n", rank, size, hostname);
运行命令
输出X个当前机器hostname
mpirun -np 6 -machinefile ./machinelist ./a.out 即可多节点执行。
问题
MPI_Finalize()之后 ,MPI_Init()之前 https://www.open-mpi.org/doc/v4.0/man3/MPI_Init.3.php
不同的进程是怎么处理串行的部分的?都执行(重复执行?)。执行if(rank=num),那岂不是还要同步MPI_Barrier()。
而且写同一个文件怎么办?
对等模式和主从模式
MPI的两种最基本的并行程序设计模式 即对等模式和主从模式。
对等模式:各个部分地位相同,功能和代码基本一致,只不过是处理的数据或对象不同,也容易用同样的程序来实现。
主从模式:分为主进程和从进程,程序通信进程之间的一种主从或依赖关系 。MPI程序包括两套代码,主进程运行其中一套代码,从进程运行另一套代码。
程序并行可行性分析
圈收缩(cycle shrinking)-此变换技术一般用于依赖距离大于1的循环中,它将一个串行循环分成两个紧嵌套循环,其中外层依然串行执行,而内层则是并行执行(一般粒度较小)
https://shaojiemike.notion.site/41b9f62c4b054a2bb379316f27da5836
MPI消息
预定义类型消息——特殊MPI_PACKED
MPI_PACKED预定义数据类型被用来实现传输地址空间不连续的数据项 。
int MPI_Pack(const void *inbuf,
int incount,
MPI_Datatype datatype, void *outbuf, int outsize, int *position, MPI_Comm comm)
int MPI_Unpack(const void *inbuf, int insize, int *position,
void *outbuf, int outcount, MPI_Datatype datatype, MPI_Comm comm)
and the output value of position is the first location in the output buffer following the locations occupied by the packed message. The comm argument is the communicator that will be subsequently used for sending the packed message.
//Returns the upper bound on the amount of space needed to pack a message
int MPI_Pack_size(int incount, MPI_Datatype datatype, MPI_Comm comm, int *size)
A+i*j
应该写成A+i*2
吧???
派生数据类型(Derived Data Type)
来定义由数据类型不同且地址空间不连续的数据项组成的消息。
//启用与弃用数据类型
int MPI_Type_commit(MPI_Datatype * datatype)
int MPI_Type_free(MPI_Datatype * datatype)
//相同数据类型
int MPI_Type_contiguous(int count, MPI_Datatype oldtype, MPI_Datatype * newtype)
//成块的相同元素组成的类型,块之间具有相同间隔
int MPI_Type_vector(int count,
int blocklength, int stride, MPI_Datatype oldtype, MPI_Datatype * newtype)
//成块的相同元素组成的类型,块长度和偏移由参数指定
int MPI_Type_indexed(int count,
const int *array_of_blocklengths,
const int *array_of_displacements,
MPI_Datatype oldtype, MPI_Datatype * newtype)
//由不同数据类型的元素组成的类型, 块长度和偏移(肯定也不一样)由参数指定
int MPI_Type_struct(int count,
int *array_of_blocklengths,
MPI_Aint * array_of_displacements,
MPI_Datatype * array_of_types, MPI_Datatype * newtype)
通讯域映射为网格表示
MPI_Cart_create 确定了虚拟网络每一维度的大小后,需要为这种拓扑建立通信域。组函数MPI_Cart_create可以完成此任务,其声明如下:
// Makes a new communicator to which topology拓扑 information has been attached
int MPI_Cart_create(
MPI_Comm old_comm,//旧的通信域。这个通讯域中的所有进程都要调用该函数
int dims,//网格维数 number of dimensions of cartesian grid (integer)
int* size,//长度为dims的数组,size[j]是第j维的进程数, integer array of size ndims specifying the number of processes in each dimension
int* periodic,//长度为dims的数组,如果第j维有周期性,那么periodic[j]=1,否则为0
int reorder,//进程是否能重新被编号,如果为0则进程在新的通信域中仍保留在旧通信域的标号
MPI_Comm* cart_comm//该函数返回后,此变量将指向新的笛卡尔通信域
);
int MPI_Cart_rank(MPI_Comm comm, const int coords[], int *rank)
//Determines process rank in communicator given Cartesian location
//该函数的作用是通过进程在网格中的坐标获得它的进程号
int MPI_Cart_coords(MPI_Comm comm, int rank, int maxdims, int coords[])
//Determines process coords in cartesian topology given rank in group
//该函数的作用是确定某个线程在虚拟网格中的坐标
通信域划分
int MPI_Comm_create(MPI_Comm comm, MPI_Group group, MPI_Comm * newcomm)
//Creates a new communicator
int MPI_Comm_split(MPI_Comm comm, int color, int key, MPI_Comm * newcomm)
将某个通信域进一步划分为几组
组间通信域
点对点通信
特殊的函数
int MPI_Sendrecv(const void *sendbuf, int sendcount, MPI_Datatype sendtype,
int dest, int sendtag,
void *recvbuf, int recvcount, MPI_Datatype recvtype,
int source, int recvtag, MPI_Comm comm, MPI_Status * status)
int MPI_Sendrecv_replace(void *buf, int count, MPI_Datatype datatype,
int dest, int sendtag, int source, int recvtag,
MPI_Comm comm, MPI_Status * status)
There is also another error. The MPI standard requires that the send
and the receive
buffers be disjoint不相交 (i.e. they should not overlap重叠), which is not the case with your code. Your send and receive buffers not only overlap but they are one and the same buffer. If you want to perform the swap in the same buffer, MPI provides the MPI_Sendrecv_replace
operation.
//MPI标准阻塞通信函数,没发出去就不会结束该命令。
MPI_Send(sb, buf_size, MPI_INT, other, 1, MPI_COMM_WORLD);
/*其中sb为发送缓冲区首地址,
buf_size为发送数据量,
MPI_INT 为发送数据的类型,
other为发送目标进程,(发送给other)
1的位置为tag,
MPI_COMM_WORLD为通信子*/
MPI_Recv(rb, buf_size, MPI_INT, other, 1, MPI_COMM_WORLD, &status);
/*与发送类似,从other接收消息,status见下面*/
是否会导致死锁
可能大家会想到这会死锁,如下图:
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不会死锁,这与调用的MPI库的底层实现有关。
MPI_Send将阻塞,直到发送方可以重用发送方缓冲区为止。当缓冲区已发送到较低的通信层时,某些实现将返回给调用方。当另一端有匹配的MPI_Recv()时,其他一些将返回到呼叫者。
但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调换Send与Recv的顺序,或者使用MPI_Isend()或MPI_Issend()代替非阻塞发送,从而避免死锁。
梯形积分
/*
梯形积分法,计算y=sin x 在[0,pi]上的积分
@ trap 梯形积分串行程序
@total_inte 最终积分结果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math.h>
#include "mpi.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double a = 0.0;
const double b = 3.1415926;
int n = 100;
double h = (b - a) / n;
double trap(double a, double b, int n, double h)
{
double*x = new double[n + 1];
double*f = new double[n + 1];
double inte = (sin(a) + sin(b)) / 2;
for (int i = 1; i<n + 1; i++) {
x[i] = x[i - 1] + h; /*x_0=a,x_n=b*/
f[i] = sin(x[i]);
inte += f[i];
}
inte = inte*h; /* inte=h*[f(a)/2+f(x_1)+...f(x_{n-1})+f(b)/2]*/
return inte;
}
int main(int argc, char * argv[])
{
int myid, nprocs;
int local_n;
double local_a;
double local_b;
double total_inte;
MPI_Init(&argc, &argv);
MPI_Comm_rank(MPI_COMM_WORLD, &myid); /* get current process id */
MPI_Comm_size(MPI_COMM_WORLD, &nprocs); /* get number of processes */
local_n = n / nprocs; //任务划分
local_a = a + myid*local_n*h;
local_b = local_a + local_n*h;
double local_inte = trap(local_a, local_b, local_n, h);
if (myid != 0) //通信结果
{
MPI_Send(&local_inte, 1, MPI_DOUBLE, 0, 0, MPI_COMM_WORLD);
}
else
{
total_inte = local_inte;
for (int i = 1; i<nprocs; i++)
{
MPI_Recv(&local_inte, 1, MPI_DOUBLE, i, 0, MPI_COMM_WORLD, MPI_STATUS_IGNORE);
total_inte += local_inte;
}
}
if (myid == 0)
{
printf("integral output is %d", total_inte);
}
MPI_Finalize();
return 0;
}
群集通讯
一个进程组中的所有进程都参加的全局通信操作。
实现三个功能:通信、聚集和同步。 1. 通信功能主要完成组内数据的传输 2. 聚集功能在通信的基础上对给定的数据完成一定的操作 3. 同步功能实现组内所有进程在执行进度上取得一致
常见的通讯
//将一个进程中得数据发送到所有进程中的广播函数
MPI_Bcast(void* data_p,int count,MPI_Datatype datatype, int scr_process,MPI_Comm comm);
区别
- MPI_Scatter与MPI_Bcast非常相似,都是一对多的通信方式,不同的是后者的0号进程将相同的信息发送给所有的进程,而前者则是将一段array的不同部分发送给所有的进程,其区别可以用下图概括:
- MPI_Gather,作用是从所有的进程中将每个进程的数据集中到根进程中,同样根据进程的编号对array元素排序,
- 接收缓冲由三元组
标识,发送缓冲由三元组 标识,所有非Root进程忽略接收缓冲。 - MPI_Allgather 当数据分布在所有的进程中时,MPI_Allgather将所有的数据聚合到每个进程中。
- Allgather操作相当于每个进程都作为ROOT进程执行了一次Gather调用,即每一个进程都按照Gather的方式收集来自所有进程(包括自己)的数据。
- MPI_GATHERV扩展了功能,提供新的参数disp,是一个整数数组,包含存放从每个进程接收的数据相对于recvbuf的偏移地址
- MPI_alltoall()
- 等价于每个进程作为Root进程执行了一次MPI_Scatter散播操作。
recvcount gather和allgather是一样的
int MPI_Allgather(void * sendbuff, int sendcount, MPI_Datatype sendtype, void * recvbuf, int recvcount, MPI_Datatype recvtype, MPI_Comm comm) int MPI_Allgatherv(void * sendbuff, int sendcount, MPI_Datatype sendtype, void * recvbuf, int * recvcounts, int * displs, MPI_Datatype recvtype, MPI_Comm comm)
number of elements received from any process (integer)
注意
- 通信域中的所有进程必须调用群集通信函数。如果只有通信域中的一部分成员调用了群集通信函数而其它没有调用,则是错误的。
- 除MPI_Barrier以外,每个群集通信函数使用类似于点对点通信中的标准、阻塞的通信模式。也就是说,一个进程一旦结束了它所参与的群集操作就从群集函数中返回,但是并不保证其它进程执行该群集函数已经完成。
- 一个群集通信操作是不是同步操作取决于实现。MPI要求用户负责保证他的代码无论实现是否同步都必须是正确的。 ???与后面矛盾了 mpich官网说明的。
- 关于同步最后一个要注意的地方是:始终记得每一个你调用的集体通信方法都是同步的。
- https://mpitutorial.com/tutorials/mpi-broadcast-and-collective-communication/zh_cn/
- 在MPI-3.0之前MPI中的所有集合操作都是阻塞的,这意味着在返回之后使用传递给它们的所有缓冲区是安全的.特别是,这意味着当其中一个函数返回时,会收到所有数据.(但是,它并不意味着所有数据都已发送!)因此,如果所有缓冲区都已有效,则在集合操作之前/之后MPI_Barrier不是必需的(或非常有用).
- 对用户的建议:为保证程序正确性而依赖于集合操作中同步的副作用是很危险的作法.例如,即便一个特定的实现策略可以提供一个带有同步副作用的广播通信例程, 但标准却不支持它,因此依赖于此副作用的程序将不可移植.从另一方面讲,一个正确的、可移植的程序必须能容忍集合操作可能带来同步这样 一个事实.尽管一个程序可以丝毫不依赖于这种同步的副作用,编程时也必须这样做.这个问题在4.12节中还将进一步讨论(对用户的建议结尾) https://scc.ustc.edu.cn/zlsc/cxyy/200910/MPICH/mpi41.htm
- 关于不同的进程运行同一句Bcast的效果
- 当根节点(在我们的例子是节点0)调用 MPI_Bcast 函数的时候,data 变量里的值会被发送到其他的节点上。当其他的节点调用 MPI_Bcast 的时候,data 变量会被赋值成从根节点接受到的数据。
- 所以如果有进程无法到达该语句Bcast,同步的性质会导致到达Bcast的命令需要等待。
聚合
MPI聚合的功能分三步实现 * 首先是通信的功能,即消息根据要求发送到目标进程,目标进程也已经收到了各自需要的消息; * 然后是对消息的处理,即执行计算功能; * 最后把处理结果放入指定的接收缓冲区。
MPI提供了两种类型的聚合操作: 归约和扫描。
聚合——归约
int MPI_Reduce(
void *input_data, /*指向发送消息的内存块的指针 */
void *output_data, /*指向接收(输出)消息的内存块的指针 */
int count,/*数据量*/
MPI_Datatype datatype,/*数据类型*/
MPI_Op operator,/*规约操作*/
int dest,/*要接收(输出)消息的进程的进程号*/
MPI_Comm comm);/*通信器,指定通信范围*/
// operator可以有:求最大值 MPI_MAX 最小值 求累加和 累乘积 逻辑操作
// 求和语句
MPI_Reduce(&local_int,&total_int,1,MPI_DOUBLE,MPI_SUM,0,MPI_COMM_WORLD);
//另外有时候需要将得到的结果放入所有的线程中
MPI_Allreduce(void* input_data_p,void*output_data_p, int count,MPI_Datatype datatype,MPI_Op operator, MPI_Comm comm);
//每一个进程都对排在它前面的进程进行归约操作。
MPI_scan(SendAddress, RecvAddress, Count, Datatype, Op, Comm)
自定义归约操作
int MPI_Op_create(MPI_User_function *function, int commute, MPI_Op *op)
//function 用户自定义的函数(函数)
//commute 如果commute=ture, 则此操作同时也是可交换的。如果commute=false,则此操作不满足交换律。
else 按进程号升序进行Op操作
//op 自定义归约操作名
int MPI_Op_free(MPI_Op *op) //将用户自定义的归约操作撤销, 将op设置成MPI_OP_NULL。
typedef void MPI_User_function(void *invec, void *inoutvec, int *len, MPI_Datatype *datatype)
必须具备四个参数:
1. invec 和 inoutvec 分别指出将要被归约的数据所在的缓冲区的首地址,
2. len指出将要归约的元素的个数, datatype 指出归约对象的数据类型
也可以认为invec和inoutvec 是函数中长度为len的数组, 归约的结果重写了inoutvec 的值。
梯形积分(MPI_Reduce)
/*
@local_inte:send buffer;
@total_inte:receive buffer;
@MPI_SUM:MPI_Op;
@dest=0,rank of the process obtaining the result.
*/ 中间改成这个
MPI_Reduce(&local_inte, &total_inte, 1, MPI_DOUBLE, MPI_SUM, 0, MPI_COMM_WORLD);
注意事项
- 除了#include "mpi.h"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学习
MPI_Group https://www.rookiehpc.com/mpi/docs/mpi_group.php
并行IO文件
1997年推出了MPI的最新版本MPI-2
MPI-2加入了许多新特性,主要包括 * 动态进程(Dynamic Process) * 远程存储访问(Remote Memory Access) * 并行I/O访问(Parallel I/O Access) * MPI-1没有对并行文件I/O给出任何定义,原因在于并行I/O过于复杂,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 more
遇到的问题
数据发送和收集
开题缘由、总结、反思、吐槽~~
参考文献
https://blog.csdn.net/susan_wang1/article/details/50033823
https://blog.csdn.net/u012417189/article/details/25798705
是否死锁: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0448283/deadlock-with-mpi
https://mpitutorial.com/tutorials/
http://staff.ustc.edu.cn/~qlzheng/pp11/ 第5讲写得特别详细
https://www.mpich.org/static/docs/latest/www3/
[DevLog]24Q3P1 - Optimize PTA With Thread Affinity
导言
QCC(Quality Control Cycle) 自发的改进效率。
Situation:
- 工作感觉进度缓慢,
- 目标不明确,思路不清楚,
- 回顾时难点/耗时点不记得,不知道如何改进。
- 测试研究讲究师出有名,有理有据。并不是一味的看结果好就行。如果解释不清楚原因,好结果就无法保持与迁移。
Target:细化项目开发日志记录到一个Tomato周期,
Action:
- 明确当前阶段目标/剩余目标。
- 每天细化到半个小时,上午5~6个,下午7~8个,晚上3~5个。
- AAR(After Action Review)每天总结难点、达成目标、下一阶段目标。
VPN
VPN原理
vpn:英文全称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翻译过来就是“虚拟专用网络”。vpn通常拿来做2个事情:
- 一个是可以让世界上任意2台机器进入一个虚拟的局域网中(当然这个局域网的数据通讯是加密的,很安全,用起来和一个家庭局域网没有区别),
- 一个是可以用来翻墙。
VPN与SS的区别
- SS全称shadowsocks,SSR全称shadowsocks-R
- VPN是为了保证通信的安全性、私密性,不是专门为“科学上网”制定的技术
- 而SS/SSR则是为了转发客户端流量,绕过防火墙的检测,从而达到“科学上网”的真实意图,但是没有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vpn比ss更加底层,它通过操作系统的接口直接虚拟出一张网卡,后续整个操作系统的网络通讯都将通过这张虚拟的网卡进行收发。
- 这和任何一个代理的实现思路都差不多,应用层并不知道网卡是虚拟的,这样vpn虚拟网卡将以中间人的身份对数据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各种神奇的效果。具体来说,vpn是通过编写一套网卡驱动并注册到操作系统实现的虚拟网卡,这样数据只要经过网卡收发就可以进行拦截处理。
一句话,vpn在IP层工作,而ss在TCP层工作。
内网访问举例
- 普通用户无法访问公司内网服务器
- 开启VPN以后,如果他想打开公司ERP,他的电脑就不再直接连接公司ERP网站,而是去连接VPN服务器,并给VPN服务器发一条指令——“我要访问公司ERP”。
- VPN服务器接到指令后,VPN服务器自己去访问公司ERP,收到公司ERP网页的内容,再把内容回传给员工,这样使用VPN的员工最终就能看到公司ERP网站的内容了。
- 也就是说,使用VPN时,这个员工的所有网上访问都通过VPN服务器代理完成的。
IP packet 如何被传输
理解 VPN 路由(以及任何网络路由)配置的关键是认识到一个 IP packet 如何被传输,以下描述的是极度简化后的单向传输过程:
- 机器 A (192.168.0.2) 发送了一个目标地址为 172.29.1.4 的 IP packet.
- 根据本地路由规则,172.29.1.0/24 的下一跳是虚拟网卡 tun0, 由 VPN 客户端接管。
- VPN 客户端将这个 packet 的来源地址从 192.168.0.2 改为 10.8.0.123, 转发给 VPN 服务端。
- VPN 服务端收到 packet. 根据本地路由规则,172.29.1.0/24 的下一跳是默认网关 172.29.1.1.
- 默认网关找到在同一个局域网内的机器 B (172.29.1.4).
客户端 -> 内网
为什么机器 A 的本地路由表里会有 172.29.1.0/24 这个网段的路由规则?通常情况下,这是 OpenVPN 服务端推送给客户端,由客户端在建立 VPN 连接时自动添加的。也可以由服务端自定义,比如wireguard
内网 -> 客户端
这个时候,如果机器 B 想要回复 A(比如发个 ACK),就会出问题,因为 packet 的来源地址还是 10.8.0.123, 而 10.8.0.0/24 网段并不属于当前局域网,是 VPN 服务端私有的——机器 B 往 10.8.0.123 发送的 ACK 会在某个位置(比如默认网关)遇到 "host unreachable" 而被丢弃。对于机器 A 来说,表面现象可能是连接超时或 ping 不通。
解决方法是,在 packet 离开 VPN 服务端时,将其「伪装」成来自 172.29.0.3(举例VPN 服务端的局域网地址),这样机器 B 发送的 ACK 就能顺利回到 VPN 服务端,然后发给机器 A. 这就是所谓的 SNAT。
- SNAT: Source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修改网络包源ip地址的。
- DNAT: Destination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修改网络包目的ip地址的。
在 Linux 系统中由 iptables 来管理,具体命令是:
客户端 -> 另一个客户端的内网
连接 OpenVPN 的两个 client 之间可以互相通信,这是因为服务端推送的路由里包含了对应的网段。但是想从 Client A 到达 Client B 所在局域网的其他机器,还需要额外的配置。因为 OpenVPN 服务端缺少 Client B 局域网相关的路由规则。
# server.conf
push "route 172.29.0.0 255.255.0.0" # client -> Client B 给客户端推送 172.29.0.0/16 网段的路由(即这个网段的IP的信息都经过VPN)
route 172.29.0.0 255.255.0.0 #在 OpenVPN Server 上添加 172.29.0.0/16 网段的路由,具体下一跳是哪里,由 client-config 里的 iroute 指定
# 启用 client-config, 目录里的文件名对应 client.crt 的 Common Name
client-config-dir /etc/openvpn/ccd
# /etc/openvpn/ccd/client-b
iroute 172.29.0.0 255.255.0.0 # 告诉 OpenVPN Server, 172.29.0.0/16 的下一跳应该是 client-b (根据名字来)
内网与内网互访
在前两节所给的配置基础上,只需要再加一点配置,就能实现 OpenVPN 服务端所在局域网与客户端所在局域网的互访。配置内容是,在各自局域网的默认网关上添加路由,将对方局域网网段的下一跳设为 OpenVPN 服务端 / 客户端所在机器,同时用 iptables 配置相应的 SNAT 规则。
机场购买链接推荐
Based on the info in clashio, we select some cheap vpns to try.
name | 每月价格(¥/GB/off on holiday) | 每月单价(GB/¥) | 每年单价(GB/¥) | 节点数与稳定性 | 使用速度感觉 |
---|---|---|---|---|---|
fastlink 2019 | 20/100/-30% | 5 | 100+, 节点速度高达5Gbps | 峰值 5Gbps (1) | |
totoro 2023 | 15/100/-20%(2) | 6.6 | ??? | ??? | |
冲浪猫 2022 | 16/200/-12%(3) | 12.5 | ??? | 峰值 1Gbps | |
奈云机场 2021 | 10.6/168/-30%(4) | 15.8 | 230624购买,240109几天全面掉线 | 峰值 5Gbps (6) | |
FatCat 2023 | 6/60/-20% | 10 | ??? | 峰值 xx Gbps |
detail info in table
- up to 6MB/s off-peak period
- 年付8折 + 优惠码8折 \(15*12*0.8*0.8=115.2\)
- 年付
150¥*0.88
- 年付+优惠码 128*0.7 = 89.6¥
- 年费+优惠码 128G每月,:46.99¥/128G or 76.36¥/256G。单价最低时间最短买法:256G,按季度买
- 新注册用户运行一周内测试5GB: up to 6MB/s in real download
My Choice: 单价,大小,速度,优惠码有效期
现在组合:奈云机场(2) + fastlink。 等fastlink过期了(1),看要不要转成 冲浪猫。
- 240624
- 241105 配置:复制订阅,订阅地址后面加
&flag=clash
下载config.yaml
slow and expensive I had try
Nyacloud 喵云:只有10个节点 8¥/40GB/0.03Gbps
or 17¥/128GB/0.2Gbps
平均 5GB/¥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边界网关协议(Border Gateway Protocol,BGP)就是互联网的邮政服务。当有人把一封信投进邮筒时,邮政服务就会处理这封邮件,并选择一条快速、高效的路线将这封信投递给收件人。同样地,当有人通过互联网提交数据时,BGP 负责寻找数据能传播的所有可用路径,并选择最佳的路由,这通常意味着在自治系统之间跳跃。1
BGP不仅能够解决速度问题,还可以解决绕过线路故障:
IPLC: International Private Leased Circuit
中文翻译是国际私用出租线路,是指用户专用的跨国的数据、话音等综合信息业务的通信线路。通俗地说,也就是指传统的跨境专线。
延迟更低40ms、速度更快, 但是价格贵1 元 / GB。
Anycast
Anycast 是一种网络寻址和路由方法,可以将传入请求路由到各种不同的位置或“节点”。在 CDN 的上下文中,Anycast 通常会将传入的流量路由到距离最近并且能够有效处理请求的数据中心。选择性路由使 Anycast 网络能够应对高流量、网络拥塞和 DDoS 攻击。
SJF 稳定翻墙VPS
brook vpn+ Amazon American n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