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
RAM¶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中文名叫随机存储器, 随机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 给定一个地址, 可以立即访问到数据(访问时间和位置无关)
而不像咱们熟悉的磁带, 知道最后一首歌在最后的位置, 却没法直接一下子跳到磁带的最后部门, 所以磁带不是随机存储器, 而是顺序存储器。
SRAM vs DRAM¶
SRAM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and DRAM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BASIS FOR COMPARISON | SRAM | DRAM |
---|---|---|
Speed | Faster | Slower |
Size | Small | Large |
Cost | Expensive | Cheap |
Used in | Cache memory | Main memory |
Density | Less dense | Highly dense |
Construction | Complex and uses transistors and latches. | Simple and uses capacitors and very few transistors. |
Single block of memory requires | 6 transistors | Only one transistor. |
Charge leakage property | Not present | Present hence require power refresh circuitry |
Power consumption | Low | High |
基本电路实现¶
左边的是静态的,右边的是dynamic的。
SRAM,保存一个bit需要6个晶体管。
DRAM 存储一个bit的DRAM只需要一个电容和一个晶体管。 DRAM的数据实际上是存在于电容里面的, 电容会有电的泄露, 损失状态, 故需要对电容状态进行保持和刷新处理, 以维持持久状态, 而这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就慢了。而且很耗电。
DRAM内存实现的存储是通过晶体管实现的一个电路 门控D锁存器,其更简化的形式是 SR锁存器,电路结构如下图:
但是bank矩阵的一个点(基本存储单元, 寻址能力, 内存颗粒(Chip)的位宽)一般是8bit.
8个 门控D锁存器 组成内存的基本(最小)存储单元,他们共用一个行/列 地址线。在一次寻址中每个内存颗粒返回 8 bit的数据 8个内存可以同时寻址 最终得到的是 8 * 8(8个chip) = 64 bit 的连续数据 也就是说 内存一次寻址可以读取 8 Byte 的数据,这里也能说明在C语言中的内存不齐的原因(减少寻址次数)。
SDRAM¶
现在的DRAM一般都是SDRAM,即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且能自由指定地址进行数据读写。其结构一般由许多个bank组成并利用以达到自由寻址。
chip的多 Bank 的设计允许向每个Bank 发出不同的命令。同一时刻,不同的bank可以处理不同的行地址。当然,不可能同时读取或者写入多个 Bank,因为读写通道只有 1 个,当时可以在 1 个 Bank 读写时,向另一个 Bank 发出 Precharge 或者 Active 命令。
DRAM基本术语¶
名词 | 解释 |
---|---|
dual inline memory modules (DIMMs). | 每个channel可以连接多个DIMM,每个DIMM与多个DRAM chip相联 |
Cell: | 颗粒中的一个数据存储单元叫做一个Cell,由一个电容和一个N沟道MOSFET组成。 |
chip: | 一个颗粒叫做一个chip。一根内存的内存带宽是64bit,如果是单面就是8个8bit颗粒,如果是双面,那就是16个4bit的颗粒分别在两面,不算ECC颗粒(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ng错误校验芯片)。 |
Bank | 每个chip有4~8个bank,每个bank可以看作一个行列矩阵,每个点存储4~16bit的信息。 |
Rank: | 内存PCB的一面所有颗粒叫做一个rank,目前在Unbuffered台式机内存上,通常一面是8个颗粒,所以单面内存就是1个rank,8个chip |
寻址空间 | 是指内存总共可以存储多少个地址,比如一个2G DDR3内存 ,每个Rank是2/1=1G ,每个内存颗粒是1/8=128M 每个Bank是 128/8=16M 16M = 2^4 * 2^10 = 2^14 也就是地址线需要14根 正对应地址线的 A0-A13 |
Overview¶
CRC Error Detection¶
DDR4 chip 内bank & bank group设计¶
每個DRAM裏有4個bank選取位元可用來選取多達16個bank單元:兩個bank位址位元(BA0、BA1),和兩個bank群組位元(BG0、BG1)。當在同一個bank群組中存取不同的bank單元時會有另外的時間限制;在不同的bank群組中,存取一個bank比以往的更快。
另外,3個晶片層選取信號(C0、C1、C2),允許最多8個堆疊式晶片層封裝於一塊DRAM封裝上。這可以更有效地充當3個以上的bank單元選取位元,使選取總數達到7(可以定位128個bank單元)。
内存控制器(Memory Controller)¶
我们知道cache的存在导致访存是按照cache line(32或者64字节)来进行的,但是内存一般只会处理连续64bits数据,导致需要控制器和总线分多周期(memory burst概念)来实现cache的更新。
SNB CPU的内存控制器可以实现和处理:
- 对读写操作命令进行有效地重新分配,以使得行地址激活命中率最大化(如果重复激活一个已经处于激活状态的行地址,那就是RAS激活命令未命中)
- 比如说open page policy情况下,row hit就不用发activate命令,直接发column就可以了,
- 比如说两个地址连续mem_read命令,中间插有其他命令的时候是不是要乱序执行
CPU集成内存控制器技术¶
AMD公司提高CPU与内存性能的一项技术,将北桥的内存控制器集成到CPU,使得原来CPU-北桥-内存三方传输数据的过程简化成CPU与内存之间的单向传输技术,降低了延迟。
DRAM 寻址模式¶
- 列数一般是1024,主要是因为功耗的原因
以2GB DDR3为例子,编码如上,
- 确定好rank面后
- 对该rank面的所有内存颗粒(chip),使用相同的Bank层 、行地址 、列地址 这些选址信息后,各自产生8bits数据,总共64bits
- 单个 Bank 只有一个 Sense Amps,只能缓存单个行的内容。因此在激活某行后,访问同一 Bank 不同行之前,需要使用 PRECHARGE 命令关闭(de-activate)当前激活行。PRECHARGE 命令好比关上当前打开的文件柜抽屉,命令发出后当前 Sense Amps 中缓存的行会被写回原地址。
Burst¶
DDR中的Burst(突发长度)指的是,当收到了一个读请求和地址后,会连续取出这个地址周围几个连续地址上的数据,具体取几个就叫BL(Burst Length),是可以随地址信号配置的。(原因是:次次等待Address和Enable信号再读写有些浪费时间)
Burst的实现是通过Prefetch完成的,Prefetch就是一次从Array上取出多bit的过程,而Burst则是根据规则发送这些预取的数据的过程。
Burst Length(BL)是可以配置的,比如8Bit预取可以支持BL8的Burst或者BC4(Burst Length Chopped)的Burst。
Prefetch (Request Pipelining)¶
红框标出的DRAM的核心频率基本不变,传输速度的提高是通过增加prefetch的位数(黄框)来做到的。
DDR 有两项主要的技术 2n-prefetch (2 倍预取),和 DLL (延迟锁相环)。这在之后历代 DDR 协议中都是一脉相承的。所谓 2 倍预取,即在一个时钟的上升边沿读取当前地址单元的数据,并同时读取下一个地址单元的数据。
例如同样是100MHz的核心频率
- SDRAM一周期取一次,它和内存控制器的速度是
100MT/s
(这里的T是传输的意思); - DDR上升沿下降沿各取一次,相当于2次prefetch,Bus速度变成200;
- DDR2变成4n prefetch,Bus speed变成400;
- DDR3,照此办理,8n带来了800。DDR3/4 采用的是 8 倍预取,8n-prefetch,同时也设计有 DLL。
DDR3¶
DDRx的核心频率一直维持在100Mhz到266MHz的水平上,每代速度的提升都是靠倍增Prefetch的个数来达到的。
DDR4¶
DDR4和DDR3一样,只有8n的prefetch,但为了提升前端Front End的总线速度,不得不在核心频率上动起了手脚:
核心频率不在徘徊在100~266HMz,直接200起跳,到400Mhz。因为核心频率提高,8bit的prefetch不变,总线速度才得以提升。
除此之外,引入了Bank Group。DDR4 新增了4 個Bank Group 資料組的設計,各個Bank Group具備獨立啟動操作讀、寫等動作特性,Bank Group 資料組可套用多工的觀念來想像,亦可解釋為DDR4 在同一時脈工作周期內,至多可以處理4 筆資料,效率明顯好過於DDR3。
为什么DDR4不能进一步提高prefetch到16n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memory控制器实际上很大程度受cache操纵。X86 cache line 64B,而每次操作是64bit。所以一个cache line刷新是通过联系8个读操作实现的,这8个操作不是分别完成,而是一次burst操作,所以BL(burst line)是8。BL8的64B cache line只需要64个Bytes,如果prefetch是16,DIMM那边所有chip会准备
64 X 16 = 128 Byte
的数据。多出来的数据就变成了垃圾数据,空耗能而对速度帮助不大,所以DDR4到16 prefetch。
DDR5 为啥变成16n prefetch呢?
是不是CPU的cache line变长了呢?并不是,CPU的cache line还是64B,变化的是DIMM端增加了个新东西:Sub Channel。
Sub Channel,顾名思义,就是子通道,它是把DDR5 DIMM的72bit位宽(包括64bit数据+8bit ECC码)拆分成两个40bit的sub Channel。包括32bit的数据,+8bit的ECC:
这两个sub channel是相互独立的,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如前面合并使用。所以prefetch就可以提高到16n,当然也支持8n。
聪明的设计让DDR5在同样3200MT/s的传输率上,可以提高带宽1.36倍。再加上可以支持更高的频率,才能保证DDR5的传输速度。
DDR5的prefetch是16,那么怎么解决我们前面提到的cache line大小的问题呢?DDR5采取的方式是减少DIMM data lane的数量,从64个data lane降低到32个data lane,从而继续保持64 Byte的cache line大小。
访存时序知识¶
CL-tRCD-tRP-tRAS-CR
名词 | 解释 |
---|---|
CL(CAS Latency) | 列信号延迟: 在读取命令发出后到数据读出到IO接口的间隔时间(时钟周期数) |
tCAS(tCL?) | 实际延迟时间tCAS(ns)=(CAS*2000)/内存等效频率 |
tRAS(Row Active Time) | 行地址激活的时间。从一个行地址预充电之后,从激活到寻址再到读取完成所经过的整个时间 tRCD+tCL |
tRCD(Read-to-Column Delay) | 行地址激活(Active)命令发出之后,内存对行地址的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内存中某一行地址被激活时,我们称它为“open page” |
tRCDR(Read-to-Column Command Delay) | 行地址激活(Active)命令发出之后,内存对行地址的读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
tRCDW(Write-to-Column Command Delay) | 行地址激活(Active)命令发出之后,内存对行地址的写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
nWR (Write Recovery Time) | time delay between successive write commands to the same row. |
tRP(RAS Precharge Time) | 前一个行地址操作完成并在行地址关闭(page close)命令发出之后,准备对同一个bank中下一个行地址进行Active操作需要的时间(在对同一个bank的多个不同的行地址进行操作时影响才大) |
CR(Command Rate) | 首命令延迟。是指从选定bank之后到可以发出行地址激活命令所经过的时间。(如果CPU所需要的数据都在内存的一个行地址上,就不需要进行重复多次的bank选择,CR的影响就很小) |
Tccd | is the minimum amount of time between column operations |
tRPRE | The minimum pulse width of READ preamble |
tRPST | The minimum pulse width of READ postamble |
XMP时序都没有介绍
不同的DRAM。随着频率提升,CL周期也同步提升,但是最后算出来的CL延迟时间却差不多(5~15ns)。其实当下memory的频率宽度过剩,integrated memory controller (IMC)才是瓶颈
如何连续两次访问同一行的不同列,则之间不需要额外的切换行信号。
参考文献¶
https://zhuanlan.zhihu.com/p/52272990